本站
寶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馬?赟
2017年9月27日?
原文鏈接:寶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國情和民生需求提出的一項戰略性工作,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初,為確保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市委市政府圍繞扶貧工作提出了“八個一批”的脫貧思路,通過開展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扶貧工作階段性勝利。2017年7月,為鞏固扶貧工作成果,進一步提升扶貧水平、加大脫貧力度,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寶政發〔2017〕22號文件,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旨在通過“就業”這一最終形態,為整體扶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下面,我就《實施意見》涉及的內容和政策向大家作以解讀。
一、《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和目的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解決貧困人口最有效也最直接的辦法。為進一步推動就業扶貧工作,按照省人社廳、財政廳、扶貧辦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切實加強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陜人社發〔2017〕17號)精神,我們在充分吸收、借鑒中省就業扶貧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寶雞實際,從擴大轉移就業、強化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等方面,進行了仔細研究和科學研判,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市政府扶貧工作專題會議討論和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最終制定出臺。
二、《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主要涉及五部分內容,既明確了就業扶貧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方向思路,也明確了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可以說是就業扶貧工作的總領文件和總體部署。
第一部分做實就業扶貧基礎臺賬。通過建立“一庫五冊”“就業扶貧實名制”和“崗位信息對接機制”三個方面,進一步夯實貧困勞動力基礎臺賬,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等信息,為精準扶貧提供信息支撐。
第二部分增強就業培訓實效。通過對貧困勞動力實行短、中、長分類精準培訓,建立培訓需求反饋機制,提高貧困勞動力的技能素質,助力脫貧。其中,“探索開展中期培訓”和“加大陜汽集團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力度”是我們結合寶雞實際提出的創新性工作。
第三部分拓寬轉移就業扶貧空間。通過提高政府組織化程度,建立對口協作幫扶,促進貧困勞動力赴省外務工;通過建立社區工廠和培育扶貧基地,鼓勵本地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通過充分調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力量,配合政府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通過依托公益性崗位實行托底安置。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拓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空間。
第四部分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通過提供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場地租賃補貼,從政策層面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同時,強化創業培訓,增強貧困勞動力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其中,給予場地租賃補貼是我們結合寶雞實際提出的創新性工作。
第五部分加強就業扶貧的組織領導。圍繞“加強指導協調”“強化宣傳引導”和“嚴格督查考核”三個方面,形成促進就業扶貧的有效合力,確保就業扶貧工作保障有力、落實到位。
三、《實施意見》具體政策解讀
《實施意見》涉及的具體政策共有13項,具體來說:
一是靈活開展短期培訓。各類培訓機構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享受培訓補貼政策不受定點培訓機構和最低80課時規定的限制。這項政策的出臺旨在鼓勵各類培訓機構,以更加靈活、更加便捷的方式為貧困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最大程度提高技能培訓的覆蓋面。
二是探索開展中期培訓。針對中青年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需求,以寶雞技師學院等國家職業訓練院和縣區職教中心為培訓基地,開展特設中期培訓和勞動預備制培訓。其中,特設中期培訓為期3個月,免培訓費、住宿費。勞動預備制培訓為期半年或一年,免培訓費、住宿費,并給予每人每學期1000元或每人每學年2000元生活補貼。通過這項政策旨在使貧困勞動力接受較為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就業。
三是扎實開展長期培訓。依托“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引導25歲以下貧困勞動力積極參加技工教育,并優先安排在訂單定向培養班或企業冠名班,優先安排實習,優先推薦就業。對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勞動力,除按規定免除學費、發放助學金外,每生每年給予3000元補助。這項政策主要是針對“雙返生”(初、高中畢業生返回家鄉學生)開展的一項長期教育,全面提高貧困勞動力的技能素質,實現脫貧致富。
四是生活和交通費補貼。貧困勞動力參加80課時以上免費就業創業培訓的,每人每天給予50元的生活和交通費補貼。這項政策主要是解決貧困勞動力因為參加技能培訓所帶來的日常開支,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目前,各縣區已制定出臺了具體操作辦法,由培訓機構或縣區人社局將補貼發放到貧困勞動力手中。
五是陜汽集團精準扶貧培訓。組織引導16-25周歲、初中以上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參加陜汽集團扶貧技能培訓。陜汽集團負責具體培訓,培訓合格后統一安置在陜汽集團及子公司就業。這項政策是將培訓與就業有效結合的創新性嘗試,通過市政府與陜汽集團簽訂的《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就業合作協議》,使貧困勞動力真正感受到培訓帶來的實際效果。
六是轉移就業交通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的,給予交通補貼。其中,省外轉移補貼最高不超過500元,省內轉移補貼最高不超過400元,具體標準由各縣區人社、財政部門制定。這項政策是政府引導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具體措施,由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后3個月內,向戶籍所在縣級人社部門提出申請。
七是發展社區工廠。社區工廠指各類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創業人員在移民搬遷社區或利用鄉(鎮)、村集體的老廠房、學校舊址、農家庭院、民居民宅等閑置土地、房屋,創辦的生產加工型工廠(分廠)或加工車間。社區工廠每吸納一個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簽訂不低于一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人數不低于其員工總數1/3的,對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不超過實際支出額50%的標準給予補貼,補貼期限兩年。這項政策的重點是對社區工廠的認定,總體來說遵循五個原則。①地址在移民社區或鄉鎮、農村。②企業屬于勞動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創業人員創辦的企業。③加工型工廠、分廠或車間。④企業法定證件齊全。⑤沒有國有或民營的限制。
八是培育就業扶貧基地。就業扶貧基地是指管理規范、與鄉鎮簽訂用工協議、吸納貧困勞動力較多并經縣級及縣級以上人社部門認定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就業扶貧基地每新吸納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給予獎補性職業介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次500元,每年只能享受一次。這項政策主要是發揮本地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作用,使企業成為就業扶貧工作的強大助力。
九是鼓勵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介紹貧困勞動力就業。依法依規設立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貧困勞動力提供職業介紹服務、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對職介機構給予每人500元補貼;職介機構介紹貧困勞動力到季節性用工崗位就業、且不少于3個月的,給予每人200元補貼,季節性補貼每人每年不超過兩次。這項政策調動社會各類資源投身扶貧工作,為貧困勞動力爭取到更多的就業機會。
十是實行公益崗位托底安置。公益性崗位是指以實現公共利益和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為主要目的,由政府設置的非營利性公共管理和社會公益性服務崗位;特設公崗是在貧困村特別設立的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公益專崗指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和財政撥款的社會組織編制外新增或退出補充的服務性、輔助性就業崗位,用于安置貧困勞動力。脫貧攻堅期間,公益專崗每年面向貧困勞動力開展兩次集中招聘。目前,我市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實行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其中農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的比例要達到50%以上。
十一是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對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允許以農村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申辦創業擔保貸款,按照最高不超過10萬元、最長不超過3年優先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其中,5個貧困縣貸款人員實行全部免息,其它縣區貸款人員第一年全免息,第二年免息2/3,第三年免息1/3。這項政策主要是解決貧困勞動力創業經費不足的問題,通過放寬抵押條件、減免貸款利息,使貧困勞動力更方便得到資金支持,成功創業。
十二是給予創業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創辦經濟實體,取得法定證件、依法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3000元創業補貼。這項政策是政府鼓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的一項具體舉措,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可向創業地縣區人社部門提出申請。
十三是場地租賃費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入駐政府建設的創業孵化基地創辦企業的,免第一年租金,第二、三年租金減半。其中,從事個體經營的免收租金兩年,第三年租金減半;對貧困勞動力入駐其它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的,給予每戶每月最高200元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對貧困戶家庭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租賃其它場地創業的,給予每戶每月最高300元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這項政策有效解決了貧困勞動力創業場地問題,使他們可以無所顧忌的投身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